手機版

歡迎使用手機瀏覽

1 1 1

從毛澤東詩詞中汲取精神力量——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

郭利 郭秀麗

共產(chǎn)黨員網(wǎng)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來源:《黨建研究》2024年第1期

  毛澤東同志的詩詞創(chuàng)作數(shù)量不多,在他逝世前親自審定發(fā)表的共39首。201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吳正裕主編的《毛澤東詩詞全編鑒賞》增訂本,共收錄詩詞74首。這些詩詞,給中國乃至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筆文化瑰寶。毛澤東同志的詩詞大多在馬背上吟成,是他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奮斗歷程的真實寫照。我們學習毛澤東詩詞,就是要不斷從中汲取藝術(shù)滋養(yǎng)和寶貴的精神力量。

  一、汲取壯志凌云、勇于奮斗的精神力量

  古人云:詩以言志。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1925年,毛澤東同志填寫《沁園春·長沙》一詞。從1911年春天到1925年,毛澤東同志在長沙連續(xù)生活了7年多,之后又斷斷續(xù)續(xù)生活了3年多。長沙給他留下諸多回憶,學業(yè)的、信仰的、革命的、工作的、家庭的,有很多是涉及人生重大內(nèi)容的經(jīng)歷。在長沙,他完成了思想信仰的選擇,也完成了人生道路的選擇。這首以《長沙》為題的詞,就是描寫他在長沙的生活經(jīng)歷。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中的一個“寒”字,映射出他的憂黨憂國憂民之情。當時的中國飽受帝國主義欺凌,山河破碎,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黨內(nèi)右傾機會主義占據(jù)主導地位。所以,8月末9月初本是正值金秋的長沙,卻讓他心生寒意。盡管詩人憂思萬千,但在他的筆下,長沙的山水仍然盡顯生機,“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詩人在詞中高問:“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這是一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的追問。他在問,在當時軍閥統(tǒng)治的混亂局面下,中國的命運究竟由哪一個階級做主。

  詞中“百侶”、“同學少年”都是指在湖南一師的那些革命好友。毛澤東同志多次說,一師是個好學校。在湖南一師他打下了深厚的學問基礎,開始有了思想方法和政治見解,獲得了社會活動的初步經(jīng)驗,結(jié)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萌生了改造社會的理想。正是有著如此的收獲和成長,詩人才吟出“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這樣氣概非凡的詞章。

  正因為毛澤東同志信仰了馬克思主義,壯志凌云,才會叩問:誰主沉???正因為他有著改變中國命運的奮斗精神,才有中流擊水、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豪情萬丈??梢哉f,為了理想勇于奮斗是毛澤東同志從年輕時就給自己設定的人生底色。他在湖南一師學習期間,就在日記里寫下了后來十分著名的話: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所以,從《沁園春·長沙》中,可以讀懂毛澤東同志壯志凌云、勇于奮斗的精神內(nèi)涵,準確理解他奮斗的價值取向,從而不斷汲取他的精神偉力。

  二、汲取意志堅定、不畏艱險的精神力量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在這個月,毛澤東同志詩思泉涌,接連創(chuàng)作了兩首詩——《七律·長征》和《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填了兩首詞——《念奴嬌·昆侖》和《清平樂·六盤山》。毛澤東同志之所以如此興奮,是因為黨和紅軍已經(jīng)越過千難萬險,走出失敗,走向勝利。于是,他用詩筆謳歌“紅軍不怕遠征難”、“屈指行程二萬”、“大軍縱橫馳奔”的不畏艱險的精神。正是在這個月,毛澤東同志和他的戰(zhàn)友們收獲了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勝利成果,逐步擺脫教條主義的束縛,走上了正確道路。于是他用詩筆謳歌“三軍過后盡開顏”、“紅旗漫卷西風”的勝利場景。

  三軍過后盡開顏,從紅軍的角度講,是因為經(jīng)歷了危難后獲取的勝利更是彌足珍貴,令人欣喜。從詩人的角度講,是因為在經(jīng)歷了長時間其思想主張不被黨內(nèi)領導層同志接受甚至被批判的痛苦磨煉后,終于被同志們所接受并取得勝利,令他無比振奮。

  1929年6月22日,在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上,原由中共中央指定的前委書記毛澤東同志沒有當選,因為他的軍隊建設思想主張不能被黨內(nèi)一些同志理解并接受。會后,毛澤東同志病倒了,得了很重的瘧疾。1929年10月11日,是農(nóng)歷重陽節(jié),大病初愈的毛澤東同志登高望遠,觸景生情,填了著名的《采桑子·重陽》。“人生易老天難老”,詩人雖然經(jīng)歷了重病的折磨、不被同志理解的苦悶,但仍舊信心滿滿,贊嘆“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寥廓江天萬里霜”。

  1932年10月上旬的寧都會議“集中批評毛澤東”,毛澤東同志被撤銷紅一方面軍總政委職務。受中央指派,去地方做政府工作。這期間,他又病了一場。1933年5月,沒有了紅軍指揮權(quán)的毛澤東同志,在狂風暴雨中途經(jīng)瑞金城外的大柏地。雨過天晴后,他想起了自己第一次提槍參戰(zhàn),在此地率領紅軍殊死戰(zhàn)斗的情景,又吟成了《菩薩蠻·大柏地》。這首詞傳遞的依然是意志堅定、一心要上戰(zhàn)場的迫切心情。

  遵義會議召開后,毛澤東同志能夠直接參與軍事決策,他的正確主張終于被戰(zhàn)友們接受了,現(xiàn)在又取得長征勝利,因此才會盡情謳歌紅軍戰(zhàn)士“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堅定意志,才會不斷叩問“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尤其是《念奴嬌·昆侖》這首詞,毛澤東同志自注,“昆侖,主題思想是反對帝國主義”。詩人在詞中借批判昆侖山“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諷刺在舊中國,人民在帝國主義壓迫下,根本無法逃脫任人宰割的命運。“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這些詞句闡釋了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人民堅決反對帝國主義的鮮明立場。“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點出了要把帝國主義打得粉碎的明確目標。“太平世界,環(huán)球同此涼熱”兩句,傳達的是堅定信心:全天下都會像我們所追求的,那就是要實現(xiàn)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意味著帝國主義必然失敗。這些詩詞,體現(xiàn)的是毛澤東同志要跟帝國主義斗爭到底的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邁氣概,反映的是毛澤東同志經(jīng)歷磨煉后更加意志堅定、不畏艱險的精神追求。

  三、汲取改天換地、為民解憂的精神力量

  1958年7月1日,毛澤東同志寫了《七律二首·送瘟神》。

  第一首詩,抒寫了詩人對受血吸蟲病危害的人民的關(guān)切之情。1953年9月27日,毛澤東同志給沈鈞儒寫回信時就強調(diào),“血吸蟲病危害甚大,必須著重防治”。1955年,他親自視察血吸蟲疫區(qū),目睹百姓痛苦,發(fā)出“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病”的號召。1956年2月27日,毛澤東同志又在最高國務會議上強調(diào)“全黨動員,全民動員,消滅血吸蟲病”。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報》發(fā)表題為《第一面紅旗——記江西余江縣根本消滅血吸蟲病的經(jīng)過》的報道。次日,正好是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37周年,毛澤東同志正在杭州考察,“讀六月三十日《人民日報》,余江縣消滅了血吸蟲。浮想聯(lián)翩,夜不能寐。微風拂煦,旭日臨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筆”,寫下這首連體七律。

  第二首詩,贊美人民意氣風發(fā)積極投入社會主義建設,把瘟神趕跑了。詩句“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贊美社會主義國家氣象更新,中國的6億人民人人都是舜堯那樣的圣人、能人。詩句“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贊美全國各族人民群眾都行動起來,都在進行改天換地、改造客觀世界的社會主義建設。于是瘟神無處可逃,只能逃離人間。所以人民“紙船明燭照天燒”,把瘟神送走了。

  從《七律二首·送瘟神》可以鮮明讀出毛澤東同志的人民立場。第一首,心系人民,為血吸蟲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憂心忡忡。第二首,歌頌人民,人人皆可以成為堯舜,充分肯定人民的力量。就如毛澤東同志在詩的后記里闡釋的:“就血吸蟲所毀滅我們的生命而言,遠強于過去打過我們的任何一個或者幾個帝國主義。八國聯(lián)軍,抗日戰(zhàn)爭,就毀人一點來說,都不及血吸蟲。除開歷史上死掉的人以外,現(xiàn)在尚有一千萬人患疫,一萬萬人受疫的威脅。是可忍,孰不可忍?然而今之華佗們在早幾年大多數(shù)信心不足,近一二年干勁漸高,因而有了希望。主要是黨抓起來了,群眾大規(guī)模發(fā)動起來了。黨組織,科學家,人民群眾,三者結(jié)合起來,瘟神就只好走路了。”

  在這兩首詩中,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人民立場始終貫穿其中。毛澤東同志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了自己命運、國家面貌,可他筆下歌頌的,卻始終是億萬人民。這位曠世偉人改天換地、為民解憂的人民情懷將被歷史永遠銘記。

  四、汲取鐵骨情深、英雄有淚的精神力量

  1963年12月16日,羅榮桓元帥逝世。當天晚上,毛澤東同志在中南海頤年堂和劉少奇、鄧小平等同志聽取聶榮臻同志關(guān)于十年科學技術(shù)規(guī)劃問題的匯報。開會前,毛澤東同志提議大家起立為羅榮桓同志默哀。默哀后,他說:“這個同志原則性強,表里如一,對黨忠誠,對黨的團結(jié)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對同志有意見,背后少說,當面多說,不背地議論人,一生始終如一。一個人幾十年如一日不容易。”幾天后,毛澤東同志寫了《七律·吊羅榮桓同志》,表達對羅榮桓同志過早逝世的異常悲痛和惋惜。毛澤東同志倚重羅榮桓同志,是因為他的原則性強。關(guān)于這一點,鄧小平同志在1975年農(nóng)村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就回憶:“林彪把毛澤東思想庸俗化的那套做法,羅榮桓同志首先表示不同意,說學習毛主席著作要學習精神實質(zhì)。當時書記處討論,贊成羅榮桓同志的這個意見。”所以,詩中“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是詩人的浩然一嘆,亦哭亦悼,情真意切。

  1957年2月7日,楊開慧的同窗好友李淑一寫信給毛澤東同志索要他曾經(jīng)寫給楊開慧的舊作《虞美人·枕上》,并附上她1933年因懷念丈夫柳直荀烈士而寫的一闋《菩薩蠻·驚夢》。在接到李淑一信之后,5月11日,毛澤東同志給李淑一回信:“大作讀畢,感慨系之。開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寫了吧。有《游仙》一首為贈。”這首《游仙》后來出版時改定為《蝶戀花·答李淑一》。這首詞表達的是對戰(zhàn)友柳直荀和親人楊開慧深深的追憶惋惜之情。詞中“驕楊”一詞,情深意長。關(guān)于何謂驕,章士釗先生在他的《楊懷中別傳》中寫道,毛公填詞,有“我失驕楊”句,吾乃請益毛公,何謂驕?公曰:女子革命而喪其元,焉得不驕?詩人在想象的世界里,深情地給親人和戰(zhàn)友安排了好的去處——天的最高處。人間巨變,壓迫中國人民的“三座大山”被推翻了,驚天動地,被月宮中的居留者聽到看到了,英烈的理想實現(xiàn)了,于是喜極而泣,“淚飛頓作傾盆雨”,這淚,是英烈的,也是詩人思念親人和戰(zhàn)友的淚。

  五、汲取迎難而上、善于斗爭的精神力量

  1965年秋天,毛澤東同志填了《念奴嬌·鳥兒問答》。這首詞主題內(nèi)容是針對國際形勢的。1956年,發(fā)生了影響世界的波匈事件和蘇伊士運河事件。這些事件打斷了一度出現(xiàn)的國際緩和趨勢。主導世界冷戰(zhàn)格局的美蘇關(guān)系進入了一個時而緊張時而又有所緩和的階段。蘇聯(lián)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美國同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之間,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控制與反控制的斗爭。亞、非、拉地區(qū)爭取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的運動不斷壯大,舊的殖民體系行將崩潰。此時,美國和蘇聯(lián)極力插手這些地區(qū)的事務以擴大自己的影響。這一時期,為維護國家主權(quán),中國同美國、蘇聯(lián)進行斗爭,逐漸處于與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相對抗的地位。

  面對國外各種勢力的重重重壓,毛澤東同志主張絕不退縮。1965年3月19日,毛澤東同志在與馬來西亞領導人談話時提出:可不可能美國和蘇聯(lián)共同對中國開戰(zhàn)呢?他們看到用和平方法對付不了中國,可不可能試圖用戰(zhàn)爭方法來消滅我們呢?我們對這一點是做了準備的。如果美、蘇合作,再加上印度、日本、菲律賓、南朝鮮、蔣介石一起來,我們也是做了準備的。毛澤東同志在做好迎難而上準備的同時,提出斗爭的原則:“我們不會打出去,只有美國打進來,我們才打。這點有歷史作證。我國忙自己的事還忙不過來,打出去是犯罪的,為什么要打出去?”這是毛澤東同志善于斗爭的精神體現(xiàn)。他經(jīng)常講,斗爭最根本的就是兩條,“一是爭取最有利的局面;二是準備應付最壞的情況”。在這樣的背景下,毛澤東同志填了這首詞,用古典詩詞討論國際關(guān)系:借贊美有遠大理想、迎難而上的鯤鵬,贊美有遠大理想迎難而上的中國共產(chǎn)黨、無產(chǎn)階級;借諷刺鳥兒的狹隘自私、自欺欺人,批判修正主義、帝國主義。并理直氣壯地告訴他們,你們瞎折騰的日子遲早會結(jié)束的,“試看天地翻覆”。

  在詞中,作者用“不須放屁”這樣的大俗大白之語填詞,酣暢淋漓地描摹:志向高遠、迎難而上的“鯤鵬”對自欺欺人、膽小狹隘的鳥兒的喋喋不休實在聽不下去了,所以打斷話頭,當頭棒喝。這種以俗對俗、以粗對粗的表達,實際是毛澤東同志向來主張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斗爭藝術(shù)在這首詞中的體現(xiàn)。從大俗大白的詞句中,讀者淋漓盡致地感受到詩人迎難而上、善于斗爭的精神力量。

(作者單位: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黨委黨校)

扶绥县| 鹤岗市| 高要市| 鄂伦春自治旗| 英德市| 铜陵市| 福建省| 盘锦市| 莒南县| 伊吾县| 乐陵市| 吉木乃县| 佛冈县| 合山市| 正蓝旗| 兴安盟| 迭部县| 广西| 长武县| 章丘市| 晋江市| 定西市| 江孜县| 金乡县| 牡丹江市| 河东区| 黄冈市| 香河县| 栾川县| 兴仁县| 盐池县| 顺义区| 乌拉特前旗| 巴东县| 尉氏县| 班玛县| 孟州市| 江口县| 陆良县| 两当县| 博乐市|